怪物马戏团 | 文
今年4月,著名解谜游戏系列《锈湖》迎来了十周年庆典,官方放出了真人周年庆视频,以及一个免费周年小游戏,内容是兔子先生变魔术。这游戏很有情怀,玩了一遍游戏历代各种梗和谜题,最后还带你去制作组的办公室走了一圈,非常有意思。
《锈湖》是那种典型的同人逼死官方的游戏,制作组虽然时不时会有一些有趣的企划,比如和线下活动结合,能真让你最后见到乌鸦先生的ARG游戏,之前我们也写过。
但和玩家做的海量自制周边相比,官方确实还是差了点意思。最近,在十周年前后,我看到了许多有意思的《锈湖》二创,其中有两本书让我大为震撼,分享给大家。
第一本,在视觉上看着还没那么夸张,但其实极为耗时耗力。制作人是@灰岩浣,她说自己是周末和下班时做的,耗时三个月。这是一本手工的微缩布书,因为用的是植物染,再加上纯手工缝制,所以质感非常贴近锈湖那种原始古雅又避世的气质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游戏酒吧,游戏酒吧提供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单机游戏下载专区
这本书里,有《锈湖》里的各种经典场景,而且它们都不是平面的。比如有一扇门可以打开,里面还有一层内容,某些部分还能拆下来。
书里的信封,其实是个口袋,里面真的有东西。
而窗户的窗框,和窗外景色的刺绣,层次是分离的。
这本布艺书,被一堆海外营销号“搬运”到了TikTok和Ins,许多点赞都有数万,有的还被锈湖官方回应了,但很多搬运都没标作者名,账号点进去就是卖劣质化妆品和电器的,只能说难评。
另一本书,更是看得我大为震撼。这是@袜瓷船做的一本手工立体书,立体书是欧洲曾经非常风靡的玩具,你大概率见过,就是一本硬纸壳做的绘本,打开后,里面一层层的纸壳机关会立起来,构建出一个个3D场景。
袜瓷船做的这本书,取材自《锈湖:根源》,第一页打开,就是游戏里那栋房子,而房子左侧,还有两个隐藏的内页,其中内容也是立体的。就连右下角的配件,也是多页,且立体的。
随后每一页的精致程度,都是如此,而且很多地方非常有创意,有几页看着超级复杂。我就不多说了,直接把袜瓷船视频的部分截图放上来,你们可以去B站搜她的原视频看,内容要全得多。
其中有一页,打开后就是个立体的棋局,一旁也有带着机关的配件。
最让我震撼的是这个望远镜,它藏在极复杂的一页里,右下角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配件中。外表看上去只是一台留声机下的星空,外面写了一个The Stars,实际上——
除了展示外,袜瓷船还发了个视频讲述自己制作的心路历程。她耗时两个月才把这本书做好,其中遇到了大量超出预期的困难,比如一些页面因为内容太多,所以各种部件在展开的过程中会互相打架,而且展开时的角度会错位。此外,因为一些部件太大了,重量超载,以至于根部非常脆弱。
原来,制作者原本还考虑做《极乐迪斯科》的手工书,但因为画风不好把握,最后选择了《锈湖》。在制作过程中,她参考了一些诸如《爱丽丝漫游仙境》这样的经典手工书。
有人回复说,制作者只靠这本书,想办法稍微量产后,怕不是就能赚到一辆车。但两位制作者都回复称,因为太耗时,并且尊重原作版权,所以她们不会将其商业化——你看到的那些盗图去卖的商家,自然也不是她们。
这次周年庆,还有很多锈湖粉丝做了非常好的自制周边,但篇幅受限,我就不多说了。
想当年,我是在锈湖刚出的时候,接触到这游戏的,那时候它在国内真的很冷门,我怀疑只有我这种当时的解密游戏重度爱好者感兴趣。后来我的大脑部件罢工了,解密游戏玩得越来越少,连锈湖都有很多作没玩。现在见它竟然已经发展出了这么大的一个玩家社群,而且这么有热情和创造力,真的让人感慨。
我个人很不喜欢有什么东西从小众出圈了,就嘲讽说它变成了“时尚单品”。因为我小时候喜欢过许多根本找不到人交流的东西,那时候我家拨号上网又菜到一张图都要等半天才载入,这种爱好真的长年无人沟通的感觉,是很孤单的。所以我认为,现在《锈湖》这种cult向的游戏,都能有这么多粉丝,大家一起交流,真的是件好事;至于随之而来的纷争,和真正的无人问津比起来,顶多也就是一点副作用罢了。
至于《锈湖》,也是个神奇的作品,我能看出它受了很多大卫·林奇和异教恐怖片的影响,但还真找不出什么作品和它的质感一致。尤其是现在,它已经像拉美文学一样庞大到晦涩地说了数代人的连续故事,成了独一无二的游戏IP。
希望它在接下来十年里,也能做出足够多杰作,让粉丝为其爆肝做出同样好的二创吧。
话说,我一直觉得韦斯·安德森如果黑化一下,就是拍《锈湖》真人版的最佳导演,他的镜头质感和剪辑方式就很《锈湖》,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让我想起《锈湖:hotel》,《犬之岛》和《了不起的狐狸爸爸》里的定格动画,有时也让我有种《锈湖》的怪诞感。
-END-